探索新园博时代的生态景观营建路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2-08 13:09:36    浏览:

[返回]

  万博体育安徽省合肥市作为《中国国家园林博览会管理办法》修订后首届申报园博会的城市,在园博园的选址及规划设计中突出生态修复理念,以“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为主题,旨在为百姓营造一处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美丽生态场所。

  合肥园博园提出了“强生态基础、补服务短板、惠百姓民生、留城市记忆、增科技亮点”五大目标,生态基础的塑造是生态景观营建的首要任务。园博园现状用地类型复杂,在周边散布了大量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乔木,这些大树呈现出无限的生机,是场地活化的生态资源,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设计团队邀请专业勘测单位普查了全园323公顷范围内胸径大于10厘米的全部木本植物,建立了每株木本植物的“一图一表”。经多次邀请国内、省内植物专家调查评估,全园最终保留乔木7713株,移栽乔木1037株,编制了保护利用方案。

  合肥园博园用地红线内容包含了公园绿地、商业用地等多种城市用地类型,园内的蓝绿空间是重要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通过塑山、疏水、营林、扩湖、丰草等生态技术措施营建山地、谷地、坡地、河湖湿地4类生境,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村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格局。

  园博园生态景观营建不仅要有生态本底,更要为百姓创造彰显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生态场景。如何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先从认识这个城市开始。设计团队调研了合肥市区的主要公园、道路广场,发现市区园林绿化存在常绿植物比例高、植物种类少,绿化景观同质化严重、本土化不足的共性问题,因此生态景观营建聚焦在丰富植物种类和营造生态场景2个突破口。通过调研及当地专家多轮咨询考察,确定了广玉兰、石楠、水杉、乌桕等一批适应性强、景观特色突出的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大幅减少非本土树种,全园乡土植物种类占比达70%。

  横贯安徽境内的淮河与长江把全省自然分成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大区域,地域特征的区别造成了自然人文景观的迥异。山、湖、村成为代表安徽典型景观的核心要素,基于独特的地理特征也形成了表征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设计团队在地形和生境营造中通过模拟安徽典型地域风貌,以特色乡土景观描绘特色生态场景。

  围绕“徽山皖水”的空间格局,描绘出“安徽苑、田园诗、芳菲院”3个主题生态场景。“安徽苑”再现皖南徽州自然山林野趣与古典园林之美,外围依山布置松梅岭、揽翠峰、杜鹃坡,以特色植物彰显徽州文化底蕴;环丘内聚珠翠湖,依水而设水口园林展示安徽地域文化。“田园诗”以皖中、皖北平原风貌为蓝本,重现田园村居与诗意生活场景,保留农田肌理,打造开阔壮美的花田景观。“芳菲院”依托园内保留建筑群,利用保留植物融合庭院植物景观,打造园博小镇生活场景。

  为通过绿色低碳技术,营造稳定的、可持续且经济实用的生态景观,在项目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就同步成立了课题攻关小组,研究大型园林工程项目的减碳增汇措施。严格把控规划设计环节及施工材料选用,运用自行开发的“园林工程碳足迹计算器”软件动态优化调整施工图,通过减量化设计、碳友好材料选用等措施,将单平方米碳排放量控制在100千克左右。

  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还体现在了全园的土壤改良配方上。场地原有土质复杂,为保证植物持续健康生长,需要对全园进行土壤改良,按照绿色低碳理念,不能采用大面积换土或掺拌泥炭土,因此制定针对园博园的土壤改良配方及评估指标,形成检测—配方—评估全流程技术方法。用有机肥取代泥炭土并选取相关指标建立有机肥准入标准,针对不同植物类型给出特定改良配方及掺拌方法。特定土壤改良方案有效解决了园博园场地内的土壤改良问题,减少换土量约40万立方米,减少使用泥炭土约8万立方米。

  牢固的生态基础和丰富的生态场景为首届免费开放的园博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开放共享的园区环境,全园首次采用了“”公园的设计理念。园区边界不设围栏,通过植物配置实现软隔离并结合城市道路空间等塑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界面,尤其是中央跑道上的大草坪,通过特殊草种的选育和栽植措施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开放草坪,是进入园博园的必到“打卡地”。

  合肥园博园通过生态景观营建将生态功能修复、地域文化再现、生活场景营建融合贯通,通过绿色低碳技术织补城市生态空间,通过开放共享让市民实现“诗与远方”触手可及。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博园能为城市持续提供绿色生态空间,让更多百姓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利。

  住房问题是新市民群体在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济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截至今年10月底,济南市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3.49万套(间),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3万余户,房源筹集和补贴发放工作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泉城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的愿景正加速实现。

  近日,北京市十六届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条例共7章61条,分为总则、规划与建设、科技与产业支撑、引导与激励、法律责任等内容,旨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提升建筑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一些城市积极推进电梯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建设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对电梯运行监测、维护保养、故障维修、应急处置等信息以及故障发生情况等数据进行汇集,实现故障实时掌控、及时处置、提前预警。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在提请省政府出台《江苏省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同时,牵头出台财务、经费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规范财务管理。

  习总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城市设计,实现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今年来,湖北省宜都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城市治理理念,着力打造可观可感的“设施美”、无所不在的“净之美”、诗意栖居的“景之美”、和谐文明的“治之美”的“城市客厅”示范区,匠心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添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