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推进生境花园枝繁叶茂聚力打造国内首个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标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09 22:22:37    浏览:

[返回]

  万博体育官网仲夏夜,两只貉从远处竹林穿过,漫步走到水池边,伸头豪饮一番之后,又跳进去畅快地洗了个澡,稍作休息后它们又扑闪着还带着水的脚掌,悠哉地离去。多数人以为这可能是在动物园里,或者某片山林之中。然而,这个场景竟出现在藏身于上海市长宁区高耸林立楼群中的生境花园里。近年来,长宁区已建成13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各式各样的大自然生灵在高密度城区里找到了与人类和谐共处、自由畅快玩耍的乐园。

  长宁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城市化水平高,随着城市更新的持续推进,道路交通越来越繁忙,人员居住也越来越密集,随之而来,本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逐步被压缩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能不能打造一个空间,既能提供生物栖息地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憩和户外活动的功能?“生境花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19年,长宁区正式启动生境花园建设工作,探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解决方案

  生境花园,将“生境”与“花园”融合,是“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生境花园建设和普通花园大有不同,需遵循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围绕五大原则营造,即使用本土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以及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和庇护所。同时,需要按生境要求因地制宜选址,结合现状环境和人文特点,考虑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源设置等方面细节,构造水体、植被、石笼等复合生境。

  因而,建成一座兼具生态韧性、绿色碳汇、雨水蓄积、健康疗愈、自然教育等多项功能的生境花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长宁区组织区虹桥办与区发改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以及各街道镇形成合力,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更新和社区微更新有机结合,全力推进生境花园落实落地。

  经过不断摸索,克服重重困难,2019年,全市首个社区生境花园“虹旭小区生境花园”成功试点落地。以此为基础,近年来,长宁区持续积极,全力推广复制虹旭生境花园的创新示范,各类风格迥异的社区生境花园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不仅如此,生境花园的生长点已经蔓延到校园、商场。作为长宁第一座校园内的生境花园,位于上海娄山中学校的生境花园于今年3月亮相,这是一个具有上海乡土特色的生境花园。上海第一个商业项目体内的“生境花园”项目——虹桥南丰城生境花园也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9月中旬正式开放。

  现如今,生境花园已经是长宁区生态环境建设一张亮丽的名片,乐颐生境花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为展示案例,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乐颐、常馨、中泾生境花园获得上海市民“家门口好去处”荣誉称号。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案例入选2022年度国家生环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生境花园建成什么样、老百姓喜不喜欢、怎样发挥服务居民作用?一直是长宁区在推进生境花园建设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此,长宁区坚持践行“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做好政府托底和引导的同时,发动居动参与,号召社会各界一起出力,保证各个项目顺利完成。

  从前期对方案设计提出意见、施工建造适度参与到后期运维自我管理,生境花园建设全过程充分融入了社区营造与居民参与的理念,全程吸纳凝聚了居民的智慧与热情。

  小小的花园创造了城市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也使人与社区的联结在一次次的交流接触中不断加温。通过社区营造、自治管理、自然教育等手法,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围绕社区生境花园,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有专业队伍支撑的生态文明实践和自然教育活动,居民普遍反响良好,这种良性的人文交流,也大大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内涵。

  为保持生境花园多功能的长效常态,不断丰富和创新社区自治的形态和模式,目前各生境花园已形成了多样的自治模式,包括新泾镇将生境花园与乡土文化结合、程家桥街道将生境花园与康养结合等。根据时节的变换和花园生态情况,各社区不断对生境花园进行“微更新”;生境花园已成为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沉浸式课堂。

  通过全过程人民自治,长宁逐渐形成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居民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生境花园俨然成了城市大型斑块绿地的“踏脚石”,以及居民的“沉浸式”绿色自治载体。

  不止步于建好用好一个个小生境花园,让它们串联成线,集合成面,在生态系统建设中广泛发挥作用,是长宁区着眼长远的思考和布局。

  今年5月,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长宁区各街镇社区、上海高校以及民间生态保护团队共同创建生境共建伙伴联盟。联盟将聚合各方向力量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向新台阶。

  与此同步,《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图》(以下简称“绿图”)正式发布,绿图基于物种潜在分布情况、生态空间评价以及建成环境影响分析,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完善、城区建成环境动物友好度提升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内容而形成,不仅展示了长宁的生境花园点位,还标出了长宁现有的栖息地、生态廊道、主要迁移路径等,为生境花园网络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今年8月初,《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网络与生境花园行动方案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顺利通过行业专家评审。《研究》在探索优化完善“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技术方法的同时,为长宁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重构和恢复城区生态系统的流动性和完整性,能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将助力长宁实现“国内首个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标杆”的目标。

  据悉,“十四五”期间,长宁拟规划建设不少于30个社区级的生境花园,在全区形成一个生境花园网络,提升城区生态质量和功能;增强城市生态韧性,增加社区更新内涵;推动社区居民人文交流,创新社区自治模式。接下来,长宁将基于生境花园轻维护的特性和自治载体的功能,链接多方资源做好“四个一”,即社区志愿者自治活动带一点、绿化市容的林长制工作托一点、周边共建单位和企业援一点、第三方公益组织扶一点,进一步探索并优化生境花园运维解决方案。

搜索